博望坡之战(博望坡之战曹操号称几万)

2024-09-01 20:00:08azu

作者是黄昏深处,主编是萨沙。如果转载,请务必注明

黄昏看三国0019. 真正的博望坡之战远远大于军事意义

《火烧博望坡》是诸葛亮出山后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指挥的第一场经典战役,也是其成名之战。

在这场战争中,诸葛亮只靠刘备手中的数千名精兵,巧设埋伏,利用地形火势烧掉了夏侯敦李典这一代的屁滚尿流,十万犯下的曹军也损失了大部分。

博望坡之战

博望坡之战(博望坡之战曹操号称几万)

关羽、张飞等原本不服气的人,在这场战争之后也越来越尊重诸葛亮,从此将相和解,拉开了刘备集团的新篇章...

当然,浪漫只是一部小说,上面的内容不能太严肃。有一点常识的人知道,在古代的战斗条件下,成千上万的人几乎不可能打败10万人。

此外,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,但他不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。他擅长聚兵训练,而不是战场用兵。

此外,根据历史时间表,博望坡之战发生在建安七年,即公元202年,当时刘备刚刚附属于刘表领土。

诸葛亮出山协助刘备发生在建安十二年,也就是公元207年,时差整整五年。

因此,历史上真正的博望坡之战实际上与诸葛亮无关。即使他当时会见刘备,他最多也只是朋友,基本上不可能参加战斗指挥。

事实上,博望坡战役完全由刘备策划和指挥,战役规模不大,过程也不那么精彩。

让我们来看看《三国志》中博望坡之战的记载:

《三国志•蜀志•先主传》:荆州有越来越多的英雄回归主人,怀疑他们的心和阴御。拒绝夏侯敦和于禁等于博望。久而久之,主要是伏兵。一旦自烧屯伪藏,敦就会被伏兵打破。

《三国志•魏志•李典传》:刘彪使刘备北入叶,太祖遣典从夏侯敦拒之。一旦准备烧屯,敦敦就带领军队追赶它,说:“贼无缘无故退,疑必有伏。南路狭窄,草木深,追不上。”敦不听,与禁追,典留守。敦等果入贼伏里,战不利,典往救,备见救至,甚至散退。

虽然只有两个简单的叙述,但这场博望坡之战只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记录下来的。

与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情节正好相反,不是曹操的军队南下。刘备在博望坡上阻止了他。相反,在刘彪的指示下,刘备趁曹操北征袁尚的机会进入北伐,一路走到离许昌很近的叶城。

曹操觉得大本营受到威胁,迅速调兵遣将,抽出部分兵力南下,在夏侯敦、于禁、李典等将军的带领下与刘备军作战。最后,双方在博望坡对峙,无法进一步发展。这时,刘备派了几名老弱残兵作战,故意败退,然后烧毁了自己的营地,制造了各种迹象来迷惑敌人。

果然,夏侯敦误判刘备无法再战,决定追击重兵。当他走到狭窄的森林山路时,他突然被刘备的伏击拦截,损失惨重。在危机时刻,之前判断刘备诱敌计划的李典率领士兵马来接他,刘备看到敌人救援及时赶到,撤退

之后,刘备选择退役。夏侯惇、李典和其他人不敢深入学习,也没有追求,所以北伐结束了。所谓的博望坡战争只是北伐的最后一场战斗

刘备为什么要开始北伐?他的战斗目的是什么?为什么他在博望坡战役后匆匆选择退役?这涉及到很多内部人士。我们需要剥茧抽丝,好好分析一下。

《三国志》记载得很清楚,“刘表使刘备北侵”,“使拒夏侯敦,于禁等于博望”。这个“使”字已经说明荆州之主刘表发动了北伐,刘备只是他任命的战役指挥官。

那为什么刘表又要北伐呢?

你想消灭曹操,帮助汉朝吗?

估计刘表肯定会打着这样的旗号出兵,但实际原因永远不会那么简单。

众所周知,刘表虽然在荆州工作了20年,但没有兵权。荆州军队的实际控制人是蔡茂张允,他们都是当地大家族的代表。

当刘表第一次来到荆州时,他的策略是首先吸引这些大家庭,依靠他们的支持来消除内外问题,并逐步纠正荆州的政府事务。

到目前为止,刘表在荆州的地位坚如磐石,也是对这些大家族的支持。

因此,刘表不可能从他们手中强行收集兵权。得罪他们相当于挖掘自己的基础,摧毁自己。

然而,刘备的到来无疑给了刘彪一个获得军事权力的绝佳借口,因为刘备是皇帝崇拜的叔叔,也带来了所谓的“衣带圣旨”,声称皇帝征召世界各地的诸侯去除奸诈的小偷曹操。

而现在曹操远征袁尚,许昌正好空虚,是出兵讨伐的绝佳机会。因此,刘彪任命刘备率领先锋北伐。他的计划是刘备顺利进军,威胁许昌。只要战局顺利,他就有充分的理由带领荆州军主力北上,发挥威望,扩大领土。到时候军队的控制权就容易得到,原本控制军队的大家庭无话可说...

刘表的举动类似于诸葛亮在独揽蜀朝政后多年发动北伐。目的是通过战争牢牢控制军队,维持自己的地位。

此外,刘表对刘备也有些不安,担心这家伙在荆州坐得越来越大,到时候反而抢了自己的风头。

事实上,刘备一到荆州,就像以前在徐州一样,不遗余力地大肆宣传,以仁、义、道德的名义到处欺骗人们。荆州的许多当地名人都在慢慢地向他靠拢(越来越多的荆州英雄回归主人,表达他们的怀疑和怀疑)。

因此,刘表也希望借此机会将刘备调离荆州一段时间,让他忙于战斗,挖掘自己的角落。顺便说一句,他还可以利用战争削弱刘备的军事实力,一举两得。

至于刘备呢?难到他看不到刘表派他出去的真正意图吗?会愿意被刘表枪杀,用自己的资本帮助刘表扩大领土,争夺军事权力?

当然,刘备不会那么愚蠢。他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:

首先,刘备之前和袁绍制定了南北攻击曹操的计划。虽然袁绍不在了,但他的儿子袁尚和其他人仍在继续与曹操作战。此时,从南面包夹曹操的军队,相当于减轻了袁尚的压力,也履行了袁绍之前的承诺。这样,刘备说他必须言行,这对他的声誉很有好处。

其次,刘备的部分人是袁绍派给他的。这些人对他不忠,他们是北方人。过了很长一段时间,他们不可避免地渴望思乡,成为他们自己的不稳定因素。那该怎么办呢?就地遣散他们难吗?还不如把这些人拉出去打仗,拼光在战场上,也算是人尽其用。无论如何,荆州本地并不缺兵源,等胜利后有了名声,再回新野招募本地兵也不迟。

第三,对刘备来说,打这样的仗赢得声誉是最重要的。尤其是新到荆州后不久,刘备需要声誉和与曹操大军明刀明枪干,以示勇气和立场,赢得荆州人民的信任。顺便说一句,这也可以阻止远在江东的孙权。今后,当他们合作抵抗曹操南下时,他们可以在谈判桌上增加与孙权讨价还价的筹码。

因此,刘备欣然接受了刘彪的任命,率领军队开始了北伐。然而,他并没有按照刘彪的剧本执行,而是根据自己的目的修改了剧本,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情节:一开始,刘备进军顺利,打到了许昌附近;然后他遇到了曹军的一些主要回援,陷入了对抗;然后刘备主动撤退,巧妙地伏击,夏侯敦伏击

在这方面,刘备的战略目标已经完全实现。首先,他履行了之前对袁绍“攻击”的承诺,其次,他拼尽了袁绍的士兵。第三,他在荆州人面前赢得了声誉,第四,他赢得了与孙权谈判的信心。。。既然目标已经实现,我们应该尽快接受,否则很难说谁赢谁输。于是刘备在小胜后,借口兵力不足,敌人强大等原因,不等刘表的下一个命令,就匆匆退兵回到新野…

结果,北伐就这样结束了。狡猾的刘备以微不足道的代价,利用这一小规模的军事行动,以微不足道的价格获得了他想要获得的最大利益。他像刘彪一样聪明。刘彪最初认为完美的北伐计划削弱了刘备,扩大了领土,获得了军事权力。因此,他没有达到任何目的,但也实现了刘备的声望。

这时,刘备成了荆州人心中的英雄,荆州的保护神,敢于与曹操虎狼之师较量的战神...这种威望可以和刘表分庭抗礼。愤怒中烧的刘表不敢表现出来,因为他启动了北伐计划,否定刘备就是否定自己,加罪刘备就是加害英雄。此外,刘备本身也是刘表制衡荆州当地军事集团的重要筹码。此时,他不敢移动刘备

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博望坡之战。这只是刘表和刘备北伐中原行动中的一场战役,与诸葛亮无关。

这不是成千上万人打败10万人的战争奇迹,而是成千上万人对成千上万人的局部战斗,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其军事意义。刘表认识到刘备的真实面目有多长。

之后,当曹操远征柳城时,无论刘备如何说服军队,刘彪都不允许,完全失去了赢得中原的最后机会。因此,曹操暂时放弃了攻击荆州的想法,但首先试图在北方安顿下来,给了刘备一个喘息的机会。

博望坡之战(博望坡之战曹操号称几万)

直到几年后刘彪去世,荆州当地家庭才主动向南投降,并将刘备赶到江夏一代,与江东孙权合作,这是赤壁之战。

PS:《三国演义》包装后,博望坡之战被其他小说、剧本、影视、动画等方面渲染。现在已经深入人心,成为展现刘备正义和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的舞台。

即使在流行的街机游戏《吞噬世界的三国志》中,前两个层次也是博望坡之战。五虎将斩首老板李典和夏侯惇。。。事实上,这些都不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,因为艺术处理有虚构的元素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就我个人而言,我认为完全有必要了解艺术处理渲染背后的一些真实历史!!!

相关游戏

相关文章

最新游戏

网友评论